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Item 987654321/1210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507/11669
Visitors : 29961899      Online Users : 490
RC Version 3.2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Adv. Search
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12103

Title: 客家文學作品中的「委婉」表現
Authors: 邱湘雲
Contributors: 台灣文學研究所
Keywords: 客家文學;委婉;修辭;文學表現
Date: 2008
Issue Date: 2012-07-03T03:37:47Z
Publisher: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Abstract: 「委婉」是語言中常見的一種文辭表現,所謂「委婉語」就是用曲折方
式來表達說話者情思的一類特殊語彙,「委婉語」的英文euphemism,整個
字即「好的言語」之意。委婉語能將具有負面意涵的詞語(諸如「性、老、
病、死」等)予以修飾,創造出新的詞語以代替原來的說法,進而使文辭發
揮雅化及美化的效果。
一般將「委婉語」分為「傳統委婉語」與「文體委婉語」兩類, 本
文則以為: 廣義來看,「委婉語」還應納入「文學委婉語」一類:「傳
統委婉語」及「文體委婉語」主要指日常交際語言中大家所熟知熟用
的「口頭委婉語」,基本上它屬「語言學」或「語彙學」範疇,這其中委
婉方式的選擇會因不同族群而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取向,因此這類委婉語背後
往往涵藏豐富的文化底蘊,本文以為二者可合稱為「口頭委婉語」。至於「文
學委婉語」則指文學作品中作家為文章修辭所創造出的非固定語句,它
偏向於「言語」及「文學」範疇, 其中展現了文學中的含蓄之美。
台灣客家文學作品中有不少委婉手法的表現, 尤其小說之中, 因
為小說本身具有「對話」的性質,其中有「口語委婉語」,也有「文學
委婉語」,口頭委婉語有研究社會、文化語言的價值,文學委婉語則具
有文學語言的可看性, 因此值得對委婉語的表現作一通盤觀察。本文
依李喬所列台灣客家文學家的分類, 並參酌前衞出版社所出版《台灣
作家全集》,選出賴和、呂若赫、龍瑛宗、鍾肇政、吳濁流、鍾理和、
李喬、鄭喚、黃娟及鍾鐵民等十位作家, 由他們的作品切入以探討客家
文學作品裡的委婉表現手法。文中首先探討委婉語的形成因素、語言價
值、理論基礎及語用特性,其次找出這些作品中「口頭委婉語」與「文
學委婉語」語言形式的實際表現, 最後則探討這些委婉語的修辭表現
技巧: 分別由以下八大方面來討論客家文學作品中委婉語的形式表現以及
修辭技巧:
1.有關「死亡喪葬」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2.有關「疾病」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3.有關「性事」及「身體器官」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4.有關「人物職業」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5.有關「事物情態」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6.有關「錢財」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3
7.有關「處所」的委婉語及其修辭技巧
8.顯現「時代性」的委婉語其修辭技巧
以上可見委婉語的構成方式既豐富又多彩,從其語言形式來看,其中所運
用的造語手段可歸納為:
A. 語音手段:
如賴和〈一桿秤仔〉中以「銀紙」代替「冥紙」,這類例子在文學作品中
雖然不多見,但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一向如此稱說,而且至為頻繁,這種委
婉語除了是以「吉」代「凶」,同時這種委婉語的形成也建立在語音上(「銀
-冥」)上的關聯性。
B.詞義手段:
諸多修辭格中最大的部分就是利用語義的關聯性作進一步的修辭,如「比
喻」格是基於事物某部分「意義上的相似性」,「婉曲」格是「語義的折繞」,
「閃避」格是「語義的模糊化」,「省略」格是「語義的留白」,「跳脫」格是
語意的突接,而「雙關」格中除了「諧音」的雙關也還有「歧義」的雙關…
這些都是依「語義」而形成的委婉表現。
對想要避談的事有更多情形是用「同義」或「反義」詞替代,這就形成
了「委婉」的表達,其中有「同義替換」,如將死亡說成「過世」;有「反義
替換」,如將「撿骨」說成「撿金」;有「近義替換」,如將「生病」說成「人
不自然」;也有「轉義替換」,如將「自殺」說成「尋求解脫」等。
C.語法手段:
眾多修辭格中,「省略」格省略句,「疑問」格則形成疑問句,這些則是
運用句法變化而形成的委婉表現,足見委婉語研究不應只限於委婉語的探究
,委婉語句也應列入以為探討對象。省略是把某些不願提及的字眼乾脆省去,
文學作品中往往有省略不說而用刪節號帶過的委婉說法,如黃娟〈相親〉:「梅
華常問我:『有發展嗎?』」其中省略了主語,又如鄭喚〈黑潮〉:「當茂
吉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驚慌了」是省略了賓語,這些都是「以不說為說」
的委婉句式表現。
委婉語是經過加工提煉而美化的文學語言,其形式表現於語音、詞彙及
修辭各方面。為達委婉目的創造了許多新詞,也賦予舊詞新的涵意(借喻)。
本文探究客家文學作品中的委婉表現,得到了以下幾點初步的結論:
(1)客家文學作品中展現客家人所避免言及的事物有哪些,以上八類委婉
語只是大致分分類,其他方面的委婉語也一定還有不少,僅在這些方
4
面就可看到一個族群歷時的文化積澱,一族群的文化至今保留在日常
口語中,因此客家委婉語可說是客家文化的一面鏡子,其中射出文化
的光芒色彩。
(2)在台灣文學作品中,本文觀察到為達委婉的目的而運用的修辭技巧就
有二十種以上,其中展現豐富而靈活的語言藝術手法。
(3)以上委婉語就「修辭技巧」來看,其中以「比喻」、「省略」等修辭技
巧為最常見。隱喻使喻體掩蓋了本體,因而避開了所忌諱的事物,「比
喻」可以根據禁忌事物的特點,將其描繪成具有相同特點的可以接受
的事物,例如客語將「死亡」喻為「變仙」,而「撿金、金斗甕」的喪
葬習俗則是把「骨骸」委婉比喻成「黃金」。隱喻思維中具有「相似律」,
以相類似的其他事物為喻可免尷尬和不妥。文學作品中如「較大尾」、
「彫古董」、「土饅頭」等也是生動的比喻性說法。隱喻使委婉語更具
文學韻味。
(4)十位作家對時台灣人民當時所處的時代及生活都能有委婉的敘述,其
身處日治時代,言論自由受到箝制,因應特殊的時代背景而形成了特
殊的時代性委婉語,這是台灣文學委婉表現中較為特別地方,如羅成
純研究龍瑛宗小說時曾指出:龍瑛宗小說具有「逃避主義」的傾向,
而「這種逃避主義式的文學現象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共同現象」。
在日本統治時代,客觀現實不容許他們赤裸地批評殖民統治者,「委
婉暗諷」或「避而不談」正是文人對這個時代的抗議方式,從其委婉
的言語之中可以中看到作者「作品背後所背負之茫茫黑暗的文化」,其
中深具時代性。
(5)委婉語消極來說是為了避開「不雅」或「不敬」的說法,積極來看則
是創造優美動聽的詞語,某些不被認同的社會行為經「委婉」手法化
妝之後就衍生出較為文雅的說法,如說「桃色事件」比說「男女通姦」
文雅得多了,說「理容業」比說「剃頭師」更有敬意,這類委婉語都
是經過刻意修飾的結果。
以上可見委婉語在語言上具有淡化、雅化及美化等不可取代的修
辭作用,委婉語辭需傳達本意又需具含蓄曲折的形式,為完成「曲達」的目
的,其中各種修辭法都應用上來,探究其中運用的修辭技巧將有助語言修飾
加的提升。
薩丕爾《語言論》指出:「語言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離開文化
5
層面」,委婉語也是社會文化域的鏡象映射,在探究文學語言的同時,經由源
頭溯求可同時也由其中照見其中所展現的客家文化及作者身處的時代與社會
特色。在社會語用上, 委婉語使語言表達更為得體; 在文化層面上,
委婉語曲折地反應出某一族群的認知文化價值取向; 至於文學方面則
由其中創造出更為優美的文學形象和言語意境, 委婉語不管在語言交
際、文學表現及文化表徵上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台灣話的委婉語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它側面折射出台灣語言的一個
側面。客家文學中的委婉辭語具深厚的歷史文化傳承性及現代文學獨創性,
語言與文化間可相互闡發,委婉語折射出臺灣語言的一個側面,使我們瞭解
台灣客家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委婉語是語言的一種形態,是社會現象,更是
文化的結晶,其中具有濃厚文化意涵,委婉語的創造大大地充實了漢語詞
彙語料庫, 並創造出更為優美的文學形象和意境, 其構成方式豐富且
多樣, 為文學作品增添了更多美麗的異彩!
Relation: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執行期間: 200804-200812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Other Research Report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40900413001.pdf790KbAdobe PDF5060View/Open


All items in NCUE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