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507/11669
造訪人次 : 29717150      線上人數 : 383
RC Version 3.2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13888

題名: 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的績效比較-利用配對方法調整選擇偏誤
作者: 張元;沈中華;張佩芬
貢獻者: 商業教育系
關鍵詞: 外資入股;選擇偏誤;配對理論;傾向分數配對;CAMEL
日期: 2010-10
上傳時間: 2012-08-27T11:16:51Z
出版者: 臺灣經濟計量學會
摘要: 本研究以 2007 至2008 年之亞洲六個新興市場國家的銀行股權與財務資料,分析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的績效差異以及外資入股對銀行績效的影響。既有實證文獻缺乏考慮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的先天差異性,也就是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樣本的非隨機分派性,而本研究應用Rubin (1973)的配對理論與Rosenbaum and Rubin (1983, 1985a,b)的傾向分數配對,透過將兩類型銀行樣本之財務特性修正至
近似,調整既有文獻中未處理的樣本選擇偏誤問題。實證結果發現在樣本配對前,平均來說,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的績效差異主要是反應在CAMEL 中的資本適足性與資產品質(外國銀行在前者相對較佳,後者是相對較差),其他三者-管理能力、獲利能力與流動性風險的表現上則是與本國銀行相近似;樣本配對後的分析結果顯示外資銀行在相對強勢之資本適足與相對弱勢之資產品質的證據減少了,也就是兩類型銀行的表現更為接近。這個結果,在考慮使用傳統解決選擇偏誤問題之Heckman (1979)的兩階段估計法進行分析,實證證據亦未有顯著的改變,即在考慮樣本成為外資銀行或本國銀行的內生性自我選擇之後,外資銀行在CAMEL 之五個面向的績效表現上並未相對優於本國銀行。另一方面,若將外資銀行的定義標準放寬為20%以及緊縮為50%時(皆需重新進行樣本配對),本文的基本分析結論即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的績效表現之相似性亦沒有出現顯著地改變。
關聯: 臺灣經濟計量學會2010年年會, 2010年10月30日
顯示於類別:[商業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30300916003.pdf71KbAdobe PDF521檢視/開啟


在NCUE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