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507/11669
造訪人次 : 29958248      線上人數 : 503
RC Version 3.2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14514

題名: 清代的「義理轉型」研究(II)
The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ationalism in Ching Dynasty (II)
作者: 張麗珠
貢獻者: 國文學系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12-11-22T06:29:12Z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站在考據學的高度成就上,部分清儒提出了迥異前代義理的義理新構──清代新義理學。此一新道德觀與新思維延續了明代以來的重情傳統,以及羅欽順、王廷相、吳廷翰、王夫之等人重氣的傾向;並體現了入清來唐甄、顏元、顧炎武、黃宗羲、陳確…… 等人之強調現實事功、實行之學、新理欲觀等。要之,此義理學新典範立異於儒學長期來「理本論」強調形上面價值、重義輕利的「非功利」傳統;逐漸趨近現代化思維肯定功利、情慾、個人、自由,並以「氣本論」為強調;此一變構由建立理論體系的戴震集大成,淩廷堪、焦循、阮元……等亦皆屬之。其對儒學之近現代化具有轉換價值的過渡之功,可自孕育思想遽變源頭的本土性資源角度加以評價。「乾嘉新義理學」是清代新義理學的主軸,以發揚現實取向的經驗價值為主,在「義理轉型」上主要是轉換價值作用。乾嘉,根基在考證方法論上,「由詞通道」地據詞意以辨析義理,並從理學的「道德形上學」轉移視域與論域到現象界、自然人性論之闡發上。其對理,倡論以「情理」代「天理」;對欲,以「通情遂欲」代「存理滅欲」;工夫論則以「客觀事為」代「主觀存養」。此一轉化可以視為清儒對儒家倫理「如何通過『自我轉化』以進入百姓生活世界?」之反思,即儒學自我轉向「世間化」之探索歷程。因此如果忽略了清代思想,儒學將呈現偏重形上面而遺落經驗面的侷限;正因為清代的義理轉型,此經驗缺口被補上,儒學亦得以「道、器」圓滿全幅開展。是故本計劃一方面期望在晚明以降的儒學中找尋近現代化思想的歷史根源;另方面也期盼為儒學之「融入世界性人文思考,建立現代新倫理觀」,找尋借鑒的有利因素。或亦為對儒家倫理從傳統出發,以迎向社會變遷挑戰之深度期許。
關聯: 國科會計畫, 計畫編號: NSC94-2411-H018-001; 研究期間: 9408- 9507
顯示於類別:[國文學系] 國科會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41檢視/開啟


在NCUE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