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487/11649
Visitors : 28505584      Online Users : 382
RC Version 3.2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Adv. Search
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14592

Title: 科學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理解科學本質之成效
Authors: 翁秀玉;段曉林
Contributors: 科學教育研究所
Date: 1997
Issue Date: 2012-11-22T07:43:13Z
Publisher: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Abstract: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利用科學史於國小自然科教學中,以傳達科學本質中的實證性、暫時性、公開性、與社會影響科學的觀念,研究者配合國小自然科六年級上學期的第五單元「重量與體積」與第六單元「地球的運動」的教材,安排阿基米德發明浮力原理、地球形狀說法的演變與哥白尼的地動說等科學史,以加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研究者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是先讓學生認識科學史上故事,再設計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本研究採用質的研究收集與分析資料,資料收集包括教室錄影、晤談學生、問卷、文件資料(學生填寫之活動單、作業心得、上課心得),分析資料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對科學知識實證性的觀念較上課前更加強,並瞭解到科學並非只靠臆測而必須以實驗證明的觀念;科學知識暫時性的方面,學生瞭解既存科學知識是會持續改變的、並非真理的觀念,並且認為人類應以懷疑求愛的態度來面對科學知識;公開性方面,學生瞭解科學研究成果必須公開,以促使科學家們互相討論與爭辨,進而帶動科學的進步,同時也瞭解科學社群對科學有重大的影響力;在社會與科學互動方面,學生由科學家故事瞭解到科學是一個無法脫離社會文化的活動。
Relation: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8: 26-41
Appears in Collections:[科學教育研究所] 期刊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20500410050.pdf60KbAdobe PDF565View/Open


All items in NCUE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