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507/11669
造訪人次 : 29730845      線上人數 : 436
RC Version 3.2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16337

題名: 提昇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與目標設定理論之研究與應用
Enhanc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FL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and Goal-Setting
作者: 張善貿
貢獻者: 英語學系
關鍵詞: 外語;學生動機;學生成就;自我效能;目標設定;字彙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13-05-06T02:22:24Z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由於傳統Gardner 的社會心理觀點的在語言學習動機研究領域主導地位,使得長久以來其他動機理論和觀點較少受到重視,也使得較富有教育使用價值的理論較少應用在語言學習動機的研究的領域。儘管學者呼籲我們應注意此一現象,回應此一呼籲的實證研究的能見度還是不高。因此第二語(L2)學習動機的研究傳統上其教育上的應用價值受到各方的質疑。相關研究的結果似乎對於實際外語(foreign language)教室的應用上沒有太大的貢獻,也不太能滿足第一線的老師和教室學習外語的學生的實際需要。學者多呼籲語言學習動機研究應涵蓋富有教育應用價值的理論和方法,俾使研究結果能應用在實際教育用途。一些學者因此已採納或整合一些與教育較為相關的理論來研究語言學習動機(如 Crooks & Schmit, 1991; Dornyei, 1990, 1994; Oxford, 1994; Tremblay, Goldberg, & Gardner, 1995)。其中以教育心理學領域中以認知觀點來解釋動機的理論漸漸受到L2 學者的重視與討論。這種認知觀點強調學生學習動機是一個由學生對於自己本身的認知和對其所處的教育環境的解讀所交互作用的心理歷程。 Bandura 所提出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論是一個被教育領域廣泛應用的理論(請參考Schunk, 1985, 1990; Schunk & Rice, 1993; Schunk & Swartz, 1991; Pajares, 1996a; Shell, Murphy, & Bruning, 1989; Shih & Alexander, 2000)。研究發現學生自我效能的提昇能提高學習動機(Schunk, 1985)。而高度的自我效能則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增強恆心,和勇於面對挑戰(Schwartz & Gredler, 1998)。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設立合適的學習目標被視為是一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自我效能的良方(Bandura, 1986; Bandura & Schunk, 1981; Schunk, 1983). 完成目標的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進而刺激學生項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如此一來動機成就之間便行成一良性的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在L2領域Oxford and Shearin (1994) 指出老師應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以便讓學生感受到其自我效能。基於以上理由,本研究計畫試圖回應近年來學者所提出的呼籲--「語言學習動機的研究結果須具備教育應用價值」,並嘗試圖彌補傳統語言學習動機研究結果應用有限和紙上談兵的缺點,具體示範如何將動機理論應用於英語課室的實際運作。縮小理論與實踐間的鴻溝。因此,本計畫的目的在於研究如何將self-efficacy 和goal-setting 理論應用在實際英語課以提昇學生學習動機。
關聯: 國科會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1-H018-007; 研究期間: 9308-9407
顯示於類別:[英語學系] 國科會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40201612003.pdf111KbAdobe PDF386檢視/開啟


在NCUE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